2014/9/23

世界級製造業經營策略,持續創新研發 –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先生暢談台達經營之道

台達2014年7月參加「Techno–Frontier 2014」日本尖端科技展,首度在日本以完整自有品牌展出全方位發電、儲能及節能解決方案,展現台達「Smarter. Greener. Together. 共創智能綠生活」的品牌承諾。董事長海英俊先生接受日本知名媒體日經BP採訪,暢談台達的經營之道。

台達企業總部位於台灣,全球擁有114個營運據點、包含7500名工程師在內,共有超過7萬名員工。台達為全球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與DC直流無刷風扇龍頭世界級的製造企業。現任董事長海英俊自2004年就任CEO以來至2013年,台達市值成長超過6倍,藉由本次專訪,海董事長暢談台達經營策略。

營業額的5~6%挹注於研究開發 - 台達主要事業領域與優勢

「電源零組件」、「能源管理」、「智能綠生活」為台達三大事業範疇。這三大領域是能解決社會能源問題並對世界有所貢獻的事業。尤其對於電力需求日漸增長,但電力相對供應不足之地,未來將會是嚴重的問題。節能源解決方案是台達引以為傲的貢獻,在2010~2013年這四年間,台達所提供的製品,已為使用者省下119億kW的電力(換算成CO2則減少了640萬噸排放量) 。

台達致力於「Innovation(技術革新)」,全球每年撥出營業額的5~6%投資於研究開發經費,即使是2008年金融風暴時,亦未減少研究開發方面的投資,對於Innovation未來也將繼續積極投資,這一點,是海董事長認為台達與其他公司最不一樣的優勢點。

台達的特色為 1.決策速度快 2.生產線效率高 3.設置56處R&D Center等。

「決策速度快」為台達的企業文化,例如售後服務一定在對應客戶後的隔天立即執行,客戶至上就是台達的目標。近年來,許多產品的生命週期日漸縮短,能快速回應顧客需求的意義更為重大。

中國近年來雖工資上漲,台達在中國的生產線導入自動化設備,過去需要100個作業員的工廠,因導入了自動化的生產線,現在僅需1/4人力(25人),即可完成同樣的產量的工作。

將R&D Center設在靠近顧客的地方 - 台達於世界共設有56處R&D Center

台達客戶遍布全球,其中包含產品製造商及服務提供者,台達會將研發中心設置於靠近顧客的市場中,與顧客間頻繁的互動造就了台達快速反應的機制,台達同時也延攬各地的優秀研發人才。

也許有人會說「以事業規模來衡量,台達的研發據點過多」,但海先生認為,如此才能夠加深與顧客的互動。未來,台達將會將各地研發中心的研究調查機能統整至台灣的企業本部研發中心,擴充各地的開發機能,期能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與服務。

台達正身處變革期,意欲由從前文所提及之三大事業範圍中「關鍵零組件(零組件生產/組裝)供應商」邁向提高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首先要了解顧客的需求。而其中的基礎則是要有技術能力。例如提供新興國家手機基地台解決方案,設置地點附近可能連電力都沒有。這時,能運用上的便是Hybrid的技術。白天利用太陽能發電,夜晚使用白天所儲蓄的電力,其成本相較於建設發電設施、埋設送電設備所需的成本更低,在新興國家有很大的需求。

未來,台達也會繼續運用既有的技術,提供顧客具成本效益且可快速建設的解決方案。

持續經營長期的信賴關係 - 邁向解決方案提供者所面臨的課題

身為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擁有高品質的產品、優秀的技術能力是必要條件。此外,企業的品格與信賴也是重要的一環。信賴關係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台達深知此點,也做好長期奮戰的決心,一步一腳印,必定可以取得客戶的衷心的信賴。

除了營業額與利潤的正向成長,企業持續成長另有三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資本(Human Capit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企業社會責任(CSR) 。

特別是人才方面,2008年金融海嘯風暴台達並未做任何人員裁減,也才在風暴後的景氣回復期能夠快速成長。
1989年台達進入日本市場,對於日本企業非常的感謝。日本企業近乎嚴苛的要求幫助台達在技術能力和品質上大幅提升。2014年7月於東京・品川設置了技術中心。未來也將繼續與日本企業攜手,持續投資於研究開發、不斷改善,期能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由現在的22%向上提升到25%。

新聞來源:台達企業訊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