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股東:
2024年,儘管全球經濟呈現溫和復甦的態勢,但整體表現分化明顯,除了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資料中心市場持續高速發展之外,其他許多應用市場皆顯得較為疲軟。在此背景下,台灣的經濟表現在眾多發達經濟體中顯得相對突出,主要得益於AI應用的熱潮,驅動了資通訊設備及電子零組件的強勁需求,為台灣的經濟與電子製造業的成長注入了強大動能。
2024年台達合併營業額為新台幣4,211億元,較上年度成長5 %;營業毛利為新台幣1,366億元,毛利率32.4%;營業淨利為新台幣477億元,淨利率11.3%;稅後淨利為新台幣352億元,稅後淨利率8.4%;每股稅後盈餘(EPS)為新台幣13.56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6.4%,全年營收及每股稅後盈餘(EPS)均有成長。以下僅摘要說明2024年台達各事業範疇之經營實績及概況。
電源及零組件
憑藉累積超過半世紀的電力電子技術專業,台達在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領域始終保持在業界領先地位。近年來,全球晶片大廠紛紛推出支援AI應用的高算力晶片,帶動電源供應的需求大幅攀升,同時對於電源的關鍵規格,如:瞬間功率、功率密度與能源效率等要求也日益提高。
台達掌握關鍵技術,在資料中心和伺服器電源方案、及GPU電源轉換方面,皆有重要新品領先同業上市。在資料中心機櫃電源方面,台達符合開放運算計畫第三代開放式機櫃(ORV3)標準的最新機架式電源,輸出電力已達 33 kW(21 吋 1OU),相較 2023 年的 18 kW 機型,輸出功率提升超過 83%,能源效率亦可高達 97.5%。除此之外,台達更領先業界,率先將21吋33kW機架式電源縮小至19吋(1RU)的規格,支援目前市面現有資料中心伺服器進行AI轉型或升級。為因應 AI 伺服器在處理高速且大量數據的瞬間對電網造成的極大負擔,進而導致伺服器超載斷電的風險,台達全新推出 19 吋(1RU)與 21 吋(1OU,符合 ORV3 標準)機架式高功率 PLSS。該裝置內建鋰離子電容,具備整流濾波與備援電力功能(輸出功率 20kW,可持續 15 秒),能穩定 AI 伺服器電力系統並確保高效且穩定的運轉。此外,針對AI晶片板端的直流電壓轉換(從50V降至12V),台達亦推出 8kW 直流電源分配板,由兩個 4kW 直流電源模組組成,為伺服器內的兩組 GB200 超級晶片供電,最高可提供 14.4kW 輸出功率,並具備高達 98.2% 的電源轉換效率。
而在資料中心的散熱領域,台達更橫跨了氣冷及液冷兩種技術的產品佈局,能靈活應對新建及既有資料中心不同的基礎設施需求。針對AI浪潮持續推升散熱需求,台達更推出專為最新一代AI GPU與CPU設計的液冷冷板模組(Cold Plate Loop),該模組採用了先進的微通道冷板設計,搭配均衡液體流量的技術,確保系統在高效運行的同時,也具備卓越的散熱性能。此外,液冷機櫃的核心裝置—高效能冷卻液分配控制器(Coolant Distribution Unit)亦進一步提升了整體液冷機櫃的效能表現。台達的液冷散熱產品已陸續通過全球主要CSP(雲端服務提供商)與ODM(原始設計製造商)的承認,並進入生產階段。隨著市場對AI伺服器及機櫃需求的持續攀升,預計這些產品亦將逐步擴大出貨規模。
在被動元件方面,台達在2024年經董事會通過決議,於2025年1月斥資6,850萬元美金,向日本上市公司Alps Alpine Co., Ltd.及其子公司Alps Electric Korea Co., Ltd.取得功率電感及粉末材料相關業務,涵蓋生產及研發設備、相關專利及智慧財產權等資產,並計畫將這些資產與台達子公司乾坤科技多年來累積的磁性元件技術結合,實現技術與市場綜效。Alps Alpine獨特的粉末材料專利技術,有利於開發低損耗性的功率電感,提高裝置與設備的能源效率,預計此收購案將進一步強化台達被動元件在資料中心、AI高速運算、邊緣運算、電動車、智慧手機,以及新一代資通訊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布局。
自動化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台達推出數位雙生(Digital Twin)解決方案,在新產品導入階段預先完成設備規格測試與產線規劃設計,實現虛實整合,並應用於產品設計、設備調試及量產的全生命週期。此外,透過虛擬機台開發平台DIATwin建構產品工序的虛擬設備,自動生成生產參數並結合AI運算進行優化,可減少新產品導入試做時間達50%。搭配模組化設計的實體設備,該方案已成功協助台灣某電子組裝大廠縮短超過80%的調機時間,幫助客戶加速新產品量產時程。同時整合軟體Line Manager(產線管理員)應用於產線製程,以整線維度即時管控產線,可提升產能3至4倍,減少材料浪費,實現節能減碳。
此外,全新建設的中壢六廠將成為台達智能製造創新中心,除了提供虛實整合教育訓練,透過機聯網技術傳遞設備數據,自動生成最佳化加工路徑並於虛擬平台模擬,可協助客戶熟悉設備運作並規劃整線導入,加速邁向未來工廠。
另一方面,台達耕耘樓宇自動化業務多年,不僅成功將台達的解決方案應用於商用建築,亦逐步延伸至更複雜的園區場域。2024年,台達為臺灣港務公司臺中分公司於臺中港導入智慧園區解決方案,以單一管理平台整合中央監控、安防監控、智慧路燈與智慧能源等系統,為港區內多元設施及設備提供即時監控與管理,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並保障了港區安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整合用電、用水及再生能源資訊,並呈現碳排與綜觀能耗數據,其高擴充性系統架構可支援未來電動車充電及儲能系統整合,助力臺中港邁向智慧港灣及低碳永續的未來願景。
基礎設施
在資通訊基礎設施方面,面對高速成長的資料中心建置需求,台達憑藉深厚的電力規劃經驗與完整產品線,打造覆蓋中壓市電至伺服器的高效率、高彈性供電系統,有效協助客戶節省營運與時間成本。針對AI運算所帶來的熱能挑戰,台達更推出橫跨氣冷與液冷的系統型解決方案,包括可升級現有氣冷資料中心的空氣輔助液體冷卻方案(Liquid to Air Systems),以及能同時處理數十台100kW以上高密度機櫃散熱需求的1.5MW冷卻液分配裝置(Liquid to Liquid CDU),支持客戶在複雜多變的應用環境中穩定運行。
在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台達不僅與法國麥當勞攜手,在超過700家餐廳安裝200kW超快充電站,滿足消費者的即時充電需求,同時也因應電動車市場成長,推出符合歐規標準的 500kW超快充電器UFC 500。在再生能源與電網整合方面台達也積極參與,為MOVE ON Energy GmbH提供了3,500台Delta M125HV太陽能逆變器,成功應用於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每年生產的綠色電力足以供應20萬戶家庭,為減緩氣候變遷做出重要貢獻。
交通
儘管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仍持續成長,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增速則較前兩年有所放緩。值得關注的是,由於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區域性普及化未跟上市場的發展步伐,市場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各大車廠在未來5年的佈局策略,逐漸從專注於純電動車(BEV)轉向至純電(BEV)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雙軌並進,部分車廠更將重心轉移至PHEV的開發,以應對市場的變化與挑戰。
台達目前正與幾家主要車廠合作,積極地合作開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動力系統相關產品,並協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與此同時,電動車驅動系統的集成化(X-in-1)也逐漸成為行業裡的新趨勢。台達受德系前三大車廠的委託開發新一代的集成系統,部分產品已應用於歐洲上市車型,未來幾年內將逐步推向全球,預計將成為交通事業範疇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台達長期發展的策略核心在於提供更多的創新解決方案及不斷提升自有品牌價值。憑藉持續的研發投入與全球化經營,台達已連續14年獲選為「台灣最佳國際品牌」,並在2024年創下5.9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較2023年成長9%;然而考量台達的產品線從單一零組件到整體解決方案均有涵蓋,產品價格差異顯著,因此較不適宜以銷售數量作為營運表現之衡量基礎,整體而言,預期新年度的銷售量有望較上一年度成長。
在此,我們衷心地感謝各位股東、客戶、員工及合作夥伴的長期信任與支持。面向未來,台達將持續精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思維,並不斷優化及拓展產品組合,提供兼具環保與效能的解決方案,為全球的永續發展做出更深遠的貢獻。
最後敬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