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5
台達工具機智能落地方案
助力產業數位化、智能化、節能化
在工業 4.0 與 AI 等數位化趨勢下,產業對於工具機的要求,從精準加工,逐步邁向自主調整、自動診斷、與眾多週邊產品整合的能力。IT/OT 整合的生產管理平台,實現智能通知維修時程、優化節能減碳策略與全數位模擬的數位雙生等,皆是產業的熱門議題。
台達行業系統方案部 CNC 部門經理劉淵銘指出,工具機產業現在仍有不少的調機與操作,均高度仰賴老師傅的經驗。從圖紙判讀、加工參數設定到機台控制程式編寫等環節,皆須倚靠深厚的專業知識。然而現代對精度、速度及少量多樣的製造需求,「人」反而帶來高度不確定性。
在系統整合上,也須因應產業升級需求,例如:在設計端,要求 CAD / CAM 操作整合,優化加工效率;加工端需整合設計、排程軟體、產品打標,以及上下料手臂和機器視覺等周邊設備,實現加工生產排程自動化管理;在管理端,也需要串接 ERP / MES 管理平台,與上位管理系統連線,提高整體生產效能的關鍵。
貼合產業需求,打造專用控制器
針對上述轉型與升級需求,台達以積累多年行業 Know-how,打造貼合工藝需求的軟硬整合方案。台達方案以 CNC 控制器 NC5 為主軸,全新核心架構使系統的靈活度、計算力皆大幅躍進,並可整合 CAD/CAM 軟體。以傳統的銑床為例,除了要銑的快、準、亮,NC5 控制器進一步整合 CAD/CAM 界面,加工前即可模擬路徑與干涉,廣受客戶好評。
台達亦結合 AI 技術,控制器可透過 DXF 檔案的特徵自動辨識、智能選刀和路徑自動生成,降低機台操作門檻。在操作畫面上,則強調引導功能,讓客戶在操作 CNC 時,如同使用智慧手機一樣直覺且便利。此外,在機台有問題時,可以直接將操作記錄傳回 OEM 廠,精準診斷問題並快速處理。
從整合面來看,台達的優勢之一,在於控制器、驅動器與馬達等驅動元件,皆為自身研發製造,可針對行業客製最佳的組合與建議,元件更可執行台達專有的優化指令,是搭配不同廠家產品所無法達到的性能。同時,方案亦具備一定彈性,例如 NC5 控制器可靈活搭配不同尺寸的螢幕,更加符合非傳統行業專機的需求。在此架構下,無論是特殊的刀具姿態、加工或是硬體需求,台達皆能針對需求量身打造解決方案,在車床、銑床、磨床與鋁型材、木工、箱包、保溫瓶等行業,都有立即可上線的方案。
以物聯網、AI 技術建構完整的智能製造體系
在此基礎之上,台達進一步推動系統的智能化。劉淵銘指出,工具機業者可藉由台達的數位雙生、物聯網和 AI 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構完整的智能製造體系。例如台達設備聯網平台 DIALink 整合 OPCUA 與 MQTT 等通訊協議,連結 NC5 控制器、高性能運動控制型交流伺服系統 ASDA-A3、多功能集合式智慧電表 DPM 等工控產品,實現產線即時監控;串接製程設備及機械手臂,整合自動化產線及 MES 系統,同時提供中央管理加工程式及製程圖,降低失誤與損失,提高整體效率與人均產值。
面對日益重要的節能減碳需求,台達的智能方案以效能帶動節能,針對設備本身,優化切削路徑、條件與主軸轉速控制,提升能效。同時,NC5 控制器可取得伺服系統等工控組件的運行狀態,能即時管理與調整設備使用策略,從全廠設備效率著手,更有效地規劃生產資源。另一方面,NC5 控制器可取得智慧電表的用電資料,計算與統計加工過程中的碳排。上述資訊亦可由控制器連接設備聯網平台 DIALink,清楚呈現、優化生產決策。
導入台達工具機軟硬整合智能方案的效益:
CNC 控制器 NC5 可整合 CAD/CAM 界面,加工前模擬路徑與干涉;結合 AI 技術,控制器可透過 DXF 檔案的特徵自動辨識、智能選刀和自動生成路徑,降低機台操作門檻。操作記錄可傳回 OEM 廠,精準診斷問題並快速處理。台達可提供控制器、驅動器到馬達的整合方案,執行專有優化指令,使加工操作更加順暢整合。針對非傳統的行業專機,NC5 控制器可靈活搭配不同尺寸的螢幕,更加符合加工需求。
台達方案可整合數位雙生、物聯網和 AI 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構完整的智能製造體系。以台達設備聯網平台 DIALink 連結 NC5 控制器與其他工控產品,實現產線即時監控,串接製程設備及機械手臂,整合自動化產線及 MES 系統。
台達優化切削路徑、條件與主軸轉速控制,透過效能的提升,改善設備能耗狀況。同時,NC5 控制器可取得工控組件的運行狀態,即時管理與調整設備使用策略,更有效地規劃生產資源。控制器在取得智慧電表收集的用電資料後,可計算加工過程中的碳排紀錄、分析碳足跡。
台達打造軟硬整合的工具機智能方案,深入行業需求、使操作更加友善,協助客戶提升操作效率與產能,更以能耗優勢與碳排履歷,實現更加永續的加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