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2

淨零建築風潮正熱 全球政府拚減碳

從歐洲到北美,中東到亞洲,淨零建築的風潮已經襲捲全球,主要原因就是各國政府和企業正傾全力達成2050碳中和的目標,而建築是排碳大戶,既有建築目前已占全球碳排近40%之強。未來新建築的快速增加,更對減碳工作構成重大挑戰,IEA國際能源總署預估,隨著全球人口成長、城市化加速,2060年全球建築的樓地板面積將增加一倍;然而新建案的投資金額中,僅3%用於綠色減碳及能效相關。英國政府估計,該國若要達到2050淨零整體目標,非住宅建築須降低能耗59%、減少隱含碳排82%。

什麼是淨零建築?各方定義不盡相同,最重要的共同精神是盡可能降低建築排放及能耗,在建造過程、使用期間到廢棄等全生命週期,達到零碳排或零耗能。依減排節能的程度不同,又可分為零排放建築(Zero Emission Building)、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近零耗能建築(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超低耗能建築(Ultra-Low Energy Building)。。。等。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因最早關注建築碳排,目前都以較嚴格的ZEB(零排放/零耗能)為目標,亞洲及中東等地則從NZEB著手,穩健實踐建築減碳。


淨零建築全生命週期認證標準

建築要確實走向淨零,須要一套完整統一的標準及認證制度。不過由於碳中和是十分年輕的議題,即使是減碳先驅的歐盟,目前仍缺乏淨零建築的全生命週期碳排標準,尤其是在原料、運輸、建造、維護、廢棄等「隱含碳排」的部分。相形之下,建築啟用後產生的「營運碳排」如水電空調等,因為更容易計算,就成為目前淨零建築的主要認定項目(能耗及營運碳排)。

然而建築的全生命周期碳排,終究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標準的制定也勢在必行。因此英國近期率各國之先。由英國皇家建築協會(RIBA)領軍,邀請該國制定碳排標準逾20年的Carbon Trust、建築相關公協會、能源轉型倡議組織及驗證單位,共同成立「英國淨零碳排建築標準」制定小組, 目的是協助建築業主及管理者從設計規劃到建築報廢的全程,都能明確掌握如何計算碳排、申報、揭露並認證。這個組織幾已籌備完成,未來提出的成果,預料將成為淨零建築的重要參考指標。


建築占全球碳排四成  各國法規拼減碳

為鞭策公私部門達成建築淨零/近零,各國紛紛祭出也法規及政策目標。在新建建築方面,歐盟和美國各自要求新建物須於2020及2030年達到零耗能,白宮最新更於8月初公佈「氣候智慧建築倡議(The Climate Smart Buildings Initiative)」 透過公私部門合作,針對聯邦建築進行改造,在2030年之前減排280萬噸,希望藉由公部門領頭,促進民間投資淨零建築。新加坡則於2030綠色發展藍圖(2030 Green Plan)中規定,80%新建物須符合超低能耗標準(SLE)。

中國透過一系列規範,推動淨零建築的普及,包括新建及既有建築的節能。例如《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針對能效指標及建築的各種環境參數,規範出近零能耗建築、超低能耗建築、零能耗建築的相關標準;今年4月起實施的新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則將建築的碳排放計算列為強制要求,同時規定新建公共及居住建築的碳排放強度須較2016標準降低40%,每年每平方米碳排放強度平均降低7千克以上。自2022年4月1日起,新建建築須安裝太陽能系統。

日本早在2015年即訂出淨零建築標準,要求2030年之間,所有新建的非住宅類建築及住宅類建築,各須符合零能源標準(ZEB)及準零能源標準(ZEH Ready)能源標準。

紐約市於2019年訂出全球城市最嚴格的建築標準LL97法規,2.5萬平方英呎以上建物設有碳排上限,自2024年起生效,且逐年更加嚴格,預計2050年可替紐約市減碳8成。

在台灣,為配合國發會今年初公佈的2050淨零路徑,內政部自今(2022)年起,將建築依節能成效分為7個等級,目標是2030年公有新建物須達建築能效一級(近零)、2050年100%新建物及85%既有建物為近零建築。

新建物的減碳受到積極規範,既有建築的減碳潛力也不容忽略。以歐洲為例,現有建築中屋齡超過50年的有35%,其中97%無法符合未來減碳標準,顯然須要大規模翻修,導入軟硬體科技及自動控制系統來降低碳排。事實上,2022年俄烏戰爭在歐洲引爆能源危機,已間接成為建築減碳的推手。為了擺脫對俄國高達4成的天然氣依賴,歐洲一方面積極尋找替代能源,另一方面也從能效著手;歐盟執委會今年五月公佈的「REPowerEU」計畫,就將翻修建築以減少能耗、加速導入熱泵、安裝更多智慧電錶等列入工作重點。歐洲建築智庫BPIE也具體建議:「歐盟應快速推出建築翻修計畫,例如針對非住宅及公有建築應導入能源管理系統,並應針對集合住宅提供相關資金補助。」
 

新聞來源:台達樓宇自動化事業群